close




↑片中最著名台詞:打開艙門,哈爾。

《2001:太空漫遊》
上映日期:1968年4月6日(美國)
片長:144分鐘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↑原著:亞瑟克拉克(1917-2008)。



↑導演:史丹利庫柏力克(1928-1999)。年輕時的照片有像裘德洛....



↑原著與導演工作照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↑導演與演員工作照。


  之前無緣在金馬影展,一窺這部對於影迷或是科幻迷如雷貫耳的神片,但幸運於
光華商場找到雙碟數位修復版DVD,看完以後只覺真是可惜沒在大螢幕欣賞,否則視聽
享受想必會更大為提升不少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  本片的偉大之處,要回顧自60年代當期,由於太空時代及大眾娛樂興起,當時最
流行的是科幻片,但偏偏每部片都僅止於娛樂片或是當作B級片在拍攝(例如排山倒海
而來的巨蟻怪之類片子),《2001:太空漫遊》是當時第一部認真拍攝的科幻片,但由
於本片結尾含意過於隱晦,且拍攝手法與當時好萊塢片大逆其行,所以上映出期惡評如
潮,直至要下片時片商發現觀影人數越來越多,且都是結群集眾的年輕人(據說有些還
是在嗑完迷幻藥後去觀影),還來影評重新審視本片,才漸漸奠定《2001:太空漫遊》
的地位。



↑六零年代科幻片多以B級片當道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  另外當代許多導演巨擘,拍攝電影都是發想自本片。例如史蒂芬史匹柏、盧卡斯及
詹姆斯柯麥隆等人,尤其盧卡斯的《星際大戰》,完全就是發想自本片,本片的太空船
造型,也是《星際大戰》中太空船艦的原形,否則在60年代之前,所有的太空船都一
定是長成流線型的碟狀。



↑六零年代的飛行載具都是流線型碟狀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  但本片有下列幾點特色,若抱著本部是好萊塢式娛樂大片的心態去觀賞,也許會
大失所望,但我本人對於導演的這種前衛安排非常欣賞便是。

  首先本片對白極少,前3分鐘螢幕是全黑的,前25分鐘及結尾半小時沒有任何
一句台詞,整部片有對白的鏡頭總時數不會超過40分鐘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  再來本片的配樂全是古典及前衛音樂,尤其是開頭及結尾的<查拉圖斯特拉如是
說>,以及中間太空船航行時的<藍色多瑙河>。這兩首音樂於電影中放置的時機
非常棒,開頭<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>極重音的鼓聲彷似開天闢地之聲,並且似乎也
預告整部片即將圍繞著尼采及超人等哲學思維。而<藍色多瑙河>屢次運用在太空站
優雅運行的畫面,配合宇航員穿著又復古又未來的服裝,在無重力或是人工重力狀態
下緩緩漫步,一切宛如舞蹈般輕盈。本片極度要求擬真,因此在太空航行不會有轟隆
隆聲響,也沒有任何聲音,只聽的到自己的呼吸聲,所以有一大段完全用呼吸聲或是
靜謐無聲來當作配樂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  本片最後極其隱晦的的開放式結局,更是討論了四十幾年仍無間歇。根據片中
主角於DVD中表示,主角最後腦部是被外星人入侵,並讓主角誤以為在自己的家,
因為人類在捕捉動物放置動物園時,也會刻意佈置舒適的環境,例如佈置樹枝、水窪
、壁岩等,讓動物們誤以為仍是在自己的家中,最後將主角進行改造,使主角成為
一般影評所稱的「星童」,也就是尼采所謂的「超人」,也許這便是呼應到尼采的
思想,亦即尼采認為人類是介於猿猴及超人之間的物種,恰巧可以圓滿解釋本片
開頭的史前類人猿時代,以及結尾的超人時代。而本片出現的黑石碑,我想應該是
進化或是智慧的象徵吧,類人猿觸摸到黑石碑,便慢慢懂得使用器具;而主角見到
黑石碑,便慢慢被改造成所謂的「星童」或是「超人」,這是我個人對於黑石碑
的解釋。



↑著名場景:片尾出現的星童(或超人)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  最後引一段主角在DVD講評中所述,史丹利庫柏力克導演所說的一段話來作結:
「我想神明這個概念,就是本片的核心,但不是傳統的擬人化神祇。我相信你可以勾
勒出神明有趣的科學定義,宇宙中似乎有數十億顆星球,有些比我們年長千百萬年,
你能想像更古老的生命形態他們的進化發展嗎?他們的潛力無限,他們的智慧不是
人類能想像的,對於宇宙中落後數十億年的物種,他們等於有神的地位,他們會擁有
任何神祇的兩種特質:無所不知,無所不能。我們會無法理解,只能稱他們為神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幕後花絮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1 片中剛開始太空宇航員,撿拾在無重力船中漂流的筆,那是用雙面膠將筆黏在
  玻璃版上旋轉拍成的,所以仔細看,撿筆時會有把筆撕下來的感覺。



↑著名場景:宇航員拾起無重力空間中飄流的筆。(未修復舊版)



↑著名場景:宇航員拾起無重力空間中飄流的筆。(數位修復新版)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↑宇航員重現著名劇情場景。



↑宇航員近照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2 片中主角於離心器上走到另一位主角座位旁,要一起吃飯看新聞報導時,是把
  另一位主角綁在座椅上,以旋轉離心器的方式拍攝的,所以食物常常會不小心
  往下掉落。



↑此時另一位男主角(著白衣者)是被綁在天花板的。



↑太空特製食物(要用吸管吸的魚肉?)右上方可見泛美航空的標誌,可見設定
太空船為泛美航空所有,可惜泛美航空已於1991年倒閉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3 拍攝離心器跑步場景時,由於離心器太窄,攝影機只能架在中間溝壑上,並且
  由演員自行開起攝影機(因為工作人員塞不進去)



↑著名場景:第二男主角於離心器內跑步。走道兩旁是三具冬眠器(棺材?)
 攝影機架在中間細長的溝壑中,旁邊的地板可以任意拆卸。



↑導演於拍攝離心器之工作照。



↑導演於拍攝離心器之工作照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4 片中主角於HAL叛變後,沒戴頭盔要從登陸小艇彈回主艦時,攝影機是放置在
  地面往天花板的孔洞拍,主角吊鋼索往外連結另一個較重的人員,主角往下墜
  墜到一定程度時,該較重人員會往下跳,使主角又被拉昇離地。而且因為主角
  沒戴頭盔保護,所以只拍一兩次就完成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↑著名場景:男主角利用空氣壓力,自登陸小艇往艦內跳。上方孔洞是天花板,攝影機架在地面。


5 剛開始的類人猿,都是由默劇演員穿上道具裝演出。



↑著名場景:類人猿發現使用器具的方法,由默劇演員演出。




↑飾演發現骨頭使用方法的類人猿演員(觀月者)。



↑本片第一男主角凱爾杜利亞(飾演:大衛鮑曼)。



↑男主角凱爾杜利亞近照。(重現於小房間內變老之劇情場景)



↑著名場景:男主角於小房間內急速衰老,並意欲以手碰觸黑石碑。
 場景靈感出自米開朗基羅的創世紀中創造亞當一景,喻涵與上帝溝通。



↑男主角重現碰觸黑石碑之劇情場景。



↑片中最幽默的場景:無重力廁所使用需知。



↑使用無重力廁所前請先詳細閱讀說明。



↑著名場景:於月球發現黑石碑。拍片時是真的把中間區域挖空拍攝,拍完再填回。



↑宇航員制服初稿,非常的六零年代風格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t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